從繪畫起步,數(shù)年來跋涉在工藝美術(shù)的長河里。逯英杰除繪畫,書法外,做過雕塑、建筑、做過云南特有的斑銅斑錫。最后他落地紫陶,丹青墨韻嫁接于陶,創(chuàng)作出一部滇南的陶韻之美系列。
逯英杰說,他的創(chuàng)作堅持立足于兩個根源,即新石器時期的陶文化的時間性根源,建水特有的五色土資源的地域性根源。他認為,滿滿的紫陶味的作品,應該是古雅、素樸、厚重、稚拙、大方的,好的紫陶藝術(shù)品,應該讓人體會到真水無香。
逯英杰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為了那耐人尋味的真水無香
后綴以示其真
真水無香,無香作為句子的后綴,以示前面水的真。在昆明前衛(wèi)茶城藝術(shù)空間逯英杰的工作室里,我們徜徉在他各個時間段的紫陶作品和書畫作品前,跟隨著逯老師的講述,體會紫陶藝術(shù)品的真趣。
那一天,一股寒流襲來,昆明的天空也飄飄灑灑地飛著似雨似凌的絲絲點點。逯老師沒有戴帽子站在茶城的大門口接我們,一個這樣平易近人的畫家,讓我們感動,心中也充滿暖意。走進工作室,一面墻上掛著巨幅的,他和夫人林青共同創(chuàng)作的群仙祝壽圖,四十二位仙人捧花端桃,焚香展畫的好不熱鬧。另一面墻上,幾幅秋韻圖,荷苞初綻,荷葉田田,金色陽光灑荷塘。置身其中,我們頓時覺得工作室內(nèi)暖洋洋的。
逯英杰每次去建水做陶前,都是先在昆明創(chuàng)作好的,他用白描畫好小稿,到建水后把構(gòu)思付諸于陶。他說:“今年初帶著畫稿下去和趙金盆一起做,十幅畫都是很好的構(gòu)思,小趙說,這么好的畫,做成茶壺吧。我覺得,這是我很滿意的圖案,但是壺的面小,又有壺把壺嘴的阻隔,會造成畫面的不完整,就做茶罐吧?!彪m然茶壺與茶罐的價格不可同日而語,但我們堅持做了茶罐。以秋聲、低頭弄蓮、達摩一葦渡江等命名的紫陶茶罐十個成功燒制,我們一人分了五個。在工作室里,很有幸的看到了逯老師保留著的秋聲和低頭弄蓮兩個茶葉罐。還有瓶、壺、杯、盂和文房器具。賞器時,作者回味,觀者汲取,知識面,文化營養(yǎng)很是豐厚。
一把紫泥壺,上面繪了一條很特別的魚,這魚的原型,來自于半坡陶器上的圖案,逯老師用寫實的手法,把遠古時期的圖案表現(xiàn)在紫泥陶壺上。壺的色澤是質(zhì)樸的,魚是從遠古時候游來的,這把壺便有了那歷經(jīng)滄海桑田的感覺。一只題為昆蟲畫昆蟲的杯子,制作頗具匠心,逯老師選中一個干坯杯子,直接用針刻了五只天牛,這只杯子沒有先繪畫,也沒有填泥。燒出來后,逯老師自己打磨。杯子的火皮是白色的,一道道的磨下去,磨出了黑色,又磨出來紅色,再磨出天牛身體的紫紅色。所有的打磨,都保留著描繪天牛的線條的白色,完工后,這只看上去有歲月感的主人杯,五只白色線條的活靈活現(xiàn)的天?;钴S在杯子的外壁上。原以為這只陳舊的杯子是多年前做的,其實是近期作品。逯老師的特別制作,很好的表現(xiàn)了紫陶的古雅、素樸的感覺。
孕育數(shù)載 一朝萌發(fā)
逯英杰家是昆明醫(yī)學院的,父母親都希望他學醫(yī),但是,他卻漠視整天在學院里出出進進的醫(yī)學教師和學生,一門心思想畫畫。上個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基本沒有什么美術(shù)培訓班,也不可能請家教,逯英杰走的是臨摹的路。開蒙時他臨摹連環(huán)畫和年畫,一本一本的小人書畫下去,癡迷于畫海中。逯英杰初中畢業(yè)后分配到昆明玻璃器皿廠工作,干了兩年就出來了。辭職也不為別的,就是想上學,想畫畫。
1986年離開工廠,兩年的時間抓緊補課學習,終于在 1988年考取昆明大學工藝美術(shù)專業(yè)。雖然他非常想讀純粹的美專,但那個時候有書讀已經(jīng)不易了,而且工藝美術(shù)專業(yè)也有美術(shù)課程。在昆大,他系統(tǒng)地學習了中西方美術(shù)史,繪畫、雕塑、建筑等工藝美術(shù)的專業(yè)課程。
1991年逯英杰于昆明大學工藝美術(shù)系畢業(yè)后,分到昆明市郵政局工作。工作之余,初心不改,心戀美術(shù)。他在昆明結(jié)識了許多藝術(shù)圈內(nèi)的人士和收藏家。后來為了心中的那份熱愛,逯英杰毅然第二次辭職,他說:“我和幾個收藏家,在昆明小龍路的翡翠大樓開過一個店,我們把書畫集中在一起,邊做邊玩兒?!本驮谀莻€地方,逯英杰接觸到陶?!拔遗c陶的緣分是從玩老陶開始起步的,當時收藏老陶的玩家也不是很多,昆明有幾個老師是玩家,其中有一個叫朱仲元,朱老師是一個文化人,特內(nèi)行。那個時候收老陶價格也不算貴,向逢春的一只花瓶幾百元,王定一的千把元,我們都收過,陸陸續(xù)續(xù)收。那個時間段是收建水老陶的黃金時期,因為當時建水陶沒有現(xiàn)在那么火,那么熱,到建水陶熱起來的時候就出現(xiàn)了一個反轉(zhuǎn)現(xiàn)象,原來是建水人把老陶賣到了昆明,到建水陶熱起來的時候,他們首先醒過來,又跑到昆明來,把老陶紛紛的買回去了。
逯老師說:“我的收藏不成規(guī)模,收的東西有紫陶,也有紫砂壺。但是對陶的興趣從收的時候就開始有了。我家里有個陳子湘的老汽鍋,是我外婆傳給我父母親的,現(xiàn)在傳給我,我留下來鑒賞學習。做收藏的火眼金睛是煉出來的,讀書,學習,向高人請教。我涉及的領(lǐng)域主要是書畫、紫陶、紫砂,從中汲取一些知識。紫陶閣:www.zitaoge.cn,另外和老師和藏友們在一起,有文化的調(diào)劑,有時候真的展眼漲知識。僅在朱仲元老師那里就見到許多珍品,最難忘的一次,在威遠街的龍公館,有幸看到160件建水紫陶精品煙斗,震撼啊,這么多的稀有物,集中在朱仲元老師一人之手。
在做建水陶之前,在離開郵政局的日子里,逯英杰與昆明工藝美術(shù)研究所,雕塑技術(shù)研究所、云錫合作,做過斑銅、斑錫、雕塑;為云南出版社設(shè)計過版面;還設(shè)計過包裝。在工藝與美術(shù)中折騰著。后來家搬進了單元樓,樓上樓下鄰居絕對不能忍受整天做雕塑的那些響聲,于是,逯英杰的雕塑擱淺了。他說:“但是我還是在尋找,尋找能把我的書畫付諸于,并能很好呈現(xiàn)的一個載體?!?/p>
2010年,建水縣委宣傳部,省工藝美術(shù)行業(yè)協(xié)會組織省里的一些畫家到建水采風,那次同史一、楊修品、段錫、盧三星等多位老師,書畫界的前輩,同仁一同下建水采風,獲益匪淺。我是很早以前就喜歡老陶了,這次采風,是我做陶的一個契機,也是我以陶為載體,開始動手做陶的起因。
丹青墨韻 紫陶升華
從2010年那一次采風后,逯英杰走入了丹青墨韻與紫陶相融的創(chuàng)作時期。那時候他往返于昆明于建水之間,每年都陸續(xù)做點東西。學有所長,盡其所長,逯英杰主要是做紫陶裝飾。他認為,像制泥、拉坯、磨光那些道工藝,重頭學來在一定時間內(nèi)是不容易達到一定水平的。“剛巧建水紫陶可書可畫,我在裝飾方面,有一直熱愛著的繪畫特長,這就用上了?!眲傁氯ハ陆ㄋブ饕呛兔昀蠋熀献鳎晔墙ㄋ咸沾髱煟羌t河學院的老師,他能寫能畫擅做陶,許多國內(nèi)外的畫家都跟他合作過,我與他合作愉快,共同出了一些作品。
建水有個指林寺,建水的張建文老師在指林寺內(nèi)創(chuàng)辦了“德文堂。”德文堂邀請逯英杰加盟,作為德文堂的主創(chuàng)人員,逯老師后來就在那里做陶,穩(wěn)步地推出系列陶作品。逯英杰說:我的作品一直沒有做成產(chǎn)品,原創(chuàng)、單件、獨特、文化內(nèi)涵,都是我所追求的。在做的過程中,有過精品,價值會很高,其他的計不了成本。我的經(jīng)濟收入主要靠繪畫,做紫陶,我是在穩(wěn)步中求發(fā)展。
丹青墨韻紫陶升華,日見其進,未見其止的逯英杰,畫人物愛陳老蓮的古拙,凝練,亦愛李公麟之渾厚,雅潔……他的動物尤喜劉奎齡等大家,工筆畫及花鳥山水,也悉心學習前輩名家。在他的工作室里,看到一幅幅國畫雅致精美,但是,這些畫沒有在宣紙上,也沒有在絲帛上,它被裝飾在建水陶的各種器皿上。
看那個杏花吹滿頭天球瓶, 那一位系著淡淡橙色腰帶的騎牛人--道家始祖李聃騎一牛過函谷關(guān),灑脫隨意的畫境真令現(xiàn)代人羨慕;一只白泥的紅葉小鳥小水盂清麗淡雅,有小鳥啁啾喚清晨的美好的感受。仙鶴泡菜罐,仙鶴隨仙人穿行林深處,我相信,這只古典的飽涵文化底蘊的罐子,誰家都不會拿去當泡菜罐使用的。最讓人喜愛的就是這一個個的斗茶罐了,舞蹁躚斗茶罐,紫身白蓋,誰在舞?蝴蝶唱主角。高瞻斗茶罐,立于崖頂?shù)氖且恢机?。還有紫藤金魚斗茶盒,荷香風善斗茶盒,不論山水人物,花鳥魚蟲,顏色之絢爛多彩,這就是逯老師做的彩填。
彩填,剛開始做彩填的時候,建水也只有謝恒、毛耀宏、楊林波、向進興等人在做。色彩的應用看著容易,但技術(shù)上不同,有一定的難度。表現(xiàn)在紙上跟在陶上的就不一樣,比如說畫蘭花,在紙上每畫一葉就是一葉,濃墨淡墨分得開,但是在陶上畫的,燒出來后,有時候就成了一個面,變成一餅的了。彩填有的填的很深,受燒制溫度的變化,技術(shù)上,手法上拿捏不住都會有所改變。
在繪畫上,山水花鳥處理的不到位,燒出來也會有變化。其中人物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,一小點錯位就改變了整個的形象。逯老師那時做了一些,墨盒,小茶罐。彩填的斗茶罐,精致小巧,美輪美奐,那時玩茶的人喜歡隨身帶著,小小的斗茶罐也曾風靡一時。當時也做過大花瓶,大花瓶的坯子,1000塊,茶罐的坯子400塊,做的很細致認真,但是不得不說心痛過許多次。因為壞掉的很多,坯子拉裂了,也有最后燒裂的。多道彩填,反復的填,就需要反復的濕潤灑水,坯子不夠厚,所以就導致裂了。原來做的那些壞掉的,現(xiàn)在還擺著建水。
彩填很難,山水人物畫都可以以陶為載體,通過彩填裝飾,賦予人文氣息和文化內(nèi)涵。一件陶器,或素雅或艷麗,或質(zhì)樸或高貴,色澤的運用看畫家的功力和發(fā)揮,這件陶器裝飾得好,它就上升為藝術(shù)品。逯老師談道:人物畫特挑器型,人物必須布局在有大塊面的器型上,否則,因為器型的正常變化,比如說葫蘆的變化,人就隨著變型了。逯英杰曾經(jīng)在博古瓶上繪過人物,但是到了瓶子的下面部分,人的身體就不能正常比例了。他做過一只紫泥瓶,在瓶子的上半部分,腰部以上肩膀以下,繪了一位頭戴斗笠的白衣人,手持一竹桿,垂釣者坐著,坐在山涯上,這幅畫關(guān)鍵是采用了坐姿而不是站姿,畫面夠擺下一個坐著的人,也就保證了人物的完整性。
在逯英杰做的彩填器皿中,他有比較喜歡的作品,作品雖遠走他鄉(xiāng)了,他還時常回味牽掛著。他做的陶瓶,“風塵三俠,”三俠的英姿,氣概,創(chuàng)作時就打動著心靈。陶瓶“劉海戲金蟾”黑底的瓶,彩色的劉海和金蟾,劉海仿蟾,雙腳騰空 ,雙手蘭花指高翹,逗金蟾挪動跳躍。喜形于色,歡樂無比的畫面,其感染力,讓你見一次就會常常想起。
近年來,逯英杰白描做的多,過去繪畫練習時白描他也畫的多。這種單用黑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,逯老師認為,人物的神態(tài)白描也能很好的反映出來。他喜歡白描樸素簡潔,概括明確,不施色彩的特點。他的白描作品,比較大一點的就是做過十八羅漢的樽。他還做過一組瓶,紫泥的底板嵌上一塊白泥,在底板上畫白描,就有墨稿的效果。另外一面,他把古代版畫和現(xiàn)代版畫嫻熟地運用在陶上。他喜歡任熊的版畫,喜歡明代版畫家陳洪綬的版畫。
陳洪綬的一套《水滸葉子》精品版畫是逯英杰特別喜愛的,里面塑造了從宋江至徐寧凡四十位栩栩如生的水滸英雄,陳紅綬大量運用銳利的方筆直拐,線條的轉(zhuǎn)折與變化十分強烈,能恰到好處地順應衣紋的走向,傳達人物的動勢。逯英杰反復臨摹水滸葉子,把水滸人物搬到陶器上,他打開手機,給我們看了他畫的霹靂火秦明的畫像,并裝飾在了茶葉罐上。逯英杰還喜歡任渭長的劍俠傳像,高士傳像,劉源的凌煙閣功臣圖,云臺三十二將圖等。讀書,練筆,在一幅幅國畫版畫的習作后,他依然日見其進,不見其止。他也不貿(mào)然把畫作搬上紫陶,時刻告誡自己,必須充電。待有好的想法,出來好的構(gòu)思,繪出好的畫作,又下建水。
洗盡鉛華見真趣 逯英杰自己撰寫的刊登在中國陶瓷上的文章中說:“紫陶從其創(chuàng)始便與書畫如影相隨形,成為極富丹青墨韻的陶壇一絕。紫陶創(chuàng)作的思想可以天馬行空,但落到實處還要能食人間煙火,尤其不能喪失紫陶味。紫陶的真趣應該是古雅、素樸、厚重、稚拙、大方的,好的紫陶作品應該讓人體會到真水無香的境界。”
面對逯英杰返樸還真的丹青建水陶,我們感悟:任何對美好事物的追慕必須以物為本,而此處之物如能返璞歸真于自然,那么這種美就會變得更加真實,親切而不乏美好與理性,真水無香就是這樣一種感覺。